一般ICT治具的探針有許多的規(guī)格,針主要是有三個部份組成:一是針管:主要是以銅合金為資料外面鍍金;二是彈簧:主要琴鋼線和彈簧鋼外面鍍金;三是針頭:主要是工具鋼(SK)鍍鎳或許鍍金。以上三個部分組裝成一要探針,別的還有外套管,可以連接焊接線。
一般超越0.31含0.31毫米的探針國產都過關,一般的測試次數(shù)都可以確保在20萬次到15萬次左右,雖然趕快產品說是100萬次,實際使用的作用也就在這個水平稍高一些罷了,國產和進口產品大的區(qū)別是在電鍍層的耐磨性,由于針的資料都是進口原料,所以進口和國產不同不大。
板材選用及鉆孔精度對整個測試治具精度起關鍵作用。測試治具中所選用板材一般有壓克力、環(huán)氧樹脂板等。一般探徑大于1.00毫米治具,其板材以有機玻璃為主,而有機玻璃,由于有機玻璃是透明治具出現(xiàn)問題查看十分容易。可是一般有機玻璃在鉆孔時容易發(fā)生溶化和斷鉆頭,尤其是鉆孔孔徑小于0.8毫米時問題很大,一般鉆孔孔徑小于1毫米時都選用環(huán)氧樹脂板材,而有機玻璃溫差變形相比環(huán)氧樹脂板大一些,如果測試密度非常高需選用環(huán)氧樹脂板。
IC測試治具探針的選用對治具本更大,現(xiàn)在測試探針分國產、臺灣香港、進口三種。一般進口產品是德國、美國、日本的產品,檢測探頭的質量主要體現(xiàn)在材料、涂層、彈簧、套管的直徑和生產過程中?,F(xiàn)在,國內許多產品的進口材料,彈簧和進口產品比國內的好許多的涂層質量,臺灣與香港比國內略微好。其主要原因是,在技術水平上差異,國內探針涂層容易掉落。假如一個生產測試夾具使用時間和頻率超越1500萬倍以上的挑選進口產品是比較合適的,但進口的探頭價格更貴重。